9月20日上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名家讲坛第四十六期、“青师优能计划”第十八讲暨2024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凤才教授,作题为“如何阅读《否定辩证法》与如何阅读《交往行为理论》”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孙建茵教授主持,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本次讲座。
![](/__local/8/3B/64/EB50AEB498C7E99DC955CB7F666_43B74F03_82340.png)
在第一场讲座中,王凤才教授围绕如何阅读《否定辩证法》为题展开论述。王凤才教授首先探讨了否定辩证法的由来,指出“否定辩证法”思想可以追溯到黑格尔和马克思。但传统的辩证法在阿多诺看来都是“肯定辩证法”。随后,王凤才教授围绕黑格尔“肯定辩证法”与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差异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阐述。最后,王凤才教授表达了自己对否定辩证法的评价,他认为“否定辩证法”是形而上学批判与社会现实批判相结合的批判模式,阿多诺实际上是将目标对准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本身。他指出,虽然阿多诺从意识形态的批判走向了批判的意识形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否定辩证法”是阿多诺对批判理论的最大贡献,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辩证法形态。
![](/__local/5/3C/72/B89D4ED5F51CB27874055C7A87D_71ED05C7_1951B.png)
在第二场讲座中,王凤才教授从理性到合理性再到交往合理性的角度阐述如何阅读《交往行为理论》之一,王凤才教授首先讲述了《交往行为理论》的逻辑结构,从合理性概念与对功能主义理性的批判入手,阐发了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的问题。接着王凤才教授着重区分了“合理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交往行为的基本原则与合理性概念应用层面;“合理性”概念的重构历程;“工具合理性”与“交往合理性”之间的差异。最后,王凤才教授强调,所谓交往合理性,就是交往主体以语言或其他符号为媒介、通过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对话、达到相互理解、获得共识为目标的理性。简言之,交往合理性本质上是对话性的。
![](/__local/3/0C/DB/A8849828234D41EDD24E0DE3460_AFE3BD90_184A1.png)
孙建茵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首先,她代表在场的师生对王凤才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希望王凤才教授能经常来到学院交流指导,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她指出:《否定辩证法》与《交往行为理论》两部著作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两个标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王凤才教授从概念、逻辑结构、根本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内容丰富,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学术意义深厚、思想引领强的学术报告,不仅使同学们对阿多诺的辩证法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有了更清晰、准确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为同学们掌握马克思的辩证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她鼓励在场的师生要珍惜学术交流的机会,从王凤才教授讲座中吸取精华,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为团队建设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