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把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师德养成,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公司党总支的工作部署,7月13日,公司教工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学习了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会议由党支部书记李国杨主持。

学习伊始,李国杨介绍了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文件精神及其相关要求。她强调,《准则》的制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需要;是在新形势下提出来的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准则》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规范,既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与提醒,也是严管和厚爱,要求教师严格约束自己,充分认识职业道德行为,加强自我修养,对于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李国杨带领全体党员共同学习了《准则》,结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论述,分别从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员工、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十个方面入手,对《准则》进行了解读,帮助大家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准则》的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讨论,公司教工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进一步树立了对职业的敬畏感和荣誉感。大家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维护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研讨时,公司教师谢静阐述了教师学术诚信的重要性,阐明了学术不端问题的危害。姜学斌提出了社会正义问题不仅仅需要全社会去维护,更需要每一位老师去维护校园的公平正义,为员工塑造一个公正的价值观。付强提出,大学阶段是员工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更要有一个正确的三观,为员工做好身边的榜样。黄久儒表示,思政课要为员工三观的形成守住道德底线,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代表党和国家教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不能因为个人的情绪化,对员工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最终影响员工的身心发展。姜帅认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严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于律己,切实担负起夯基铸魂的重要使命。学院经理王秋指出,《准则》的制定凸显了国家对教师工作的重视,规范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基本行为和教师的行业操守,有利于各位教师对照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李国杨在总结时强调,《准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为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实施制定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既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了基本遵循。全体党员一是要充分认识教育部出台的《准则》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准则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认识教师事业的神圣使命,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员工塑造品行、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奉献社会;三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课堂管理,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明确十项准则中禁止性的规定,不能做的坚决不做,守住教书育人的底线,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供稿)